医保谈判推出新规则!支持“真创新”的药品,已有成功样本!
2025年,又是医保目录调整的关键一年。这次,国家医保局提前了三个月把调整时间定在4月。表面看,这是个进度的加快,但背后却是对“真创新”的一次考验。创新药企刚过完春节就要绷紧神经,拼命赶工。可问题也随之而来:什么样的创新药能被称为“真创新”?
那些被推上谈判桌的新药,到底能否撑起“医保资金用在刀刃上”的承诺?如果只是换汤不换药的伪创新,医保基金和患者又该如何承受?
事情的缘头得从近年来医保对创新药的重视说起。中国的医保基金,说白了,就是老百姓的救命钱。创新药能否入医保,价格谈判是关键。但医保的目标并不是单纯压价,而是注重“价值购买”。也就是说,花的钱得值,药得对得起它的价格。
这几年,医保资金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。据数据显示,到2024年年底,医保基金已投入数千亿元支持各类创新药,尤其是“全球新”的药品——也就是全世界范围内首创的药。2024年,就有38种这样的药纳入目录,数量和比例都是新高。
但支持创新不是盲目撒钱,必须得挑临床价值高、疗效突出的药。比如,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这种难治的肿瘤,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。过去靠R-CHOP方案勉强撑了20年,但患者复发率高达40%。这给科学家们出了个大难题:有没有可能找到更有效、更安全的药物?
维泊妥珠单抗的出现,打破了僵局。这是一种第三代ADC药物,能精准瞄准肿瘤细胞,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。根据III期POLARIX研究的数据,它能把疾病进展、复发或死亡的风险降低27%,2年无进展生存率高达76.7%。这意味着什么?它是20年来首次突破R-CHOP的一线治疗方案。
但“真创新”归“真创新”,价格却是个大问题。2024年,这款药刚上市时,一瓶售价高达9580元,一个疗程下来要18万元。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。
同年11月,罗氏带着这款药上了医保谈判桌。谈判现场,双方胶着了40分钟。医保部门一边盯着药效数据,一边核算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,最终达成了协议:维泊妥珠单抗以合理价格进入医保目录,适应症限定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成人患者。
谈判达成后,维泊妥珠单抗成为业内的经典案例。这款药从获批到进入医保,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。对患者来说,这无疑是个好消息。因为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周期长,经济负担巨大。而维泊妥珠单抗进入医保后,患者的治疗费用从18万元降到了一个家庭能承受的范围。
可问题也随之而来:医保基金的压力怎么办?中国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10万,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一种。如果所有患者都用上这款药,医保基金是否能扛得住?
医保部门算了一笔账:虽然维泊妥珠单抗的价格比R-CHOP方案高,但它能显著降低复发率。复发患者需要的后线治疗,比如CAR-T疗法,费用高达百万元,且患者需要自费的比例高达56%。而维泊妥珠单抗的加入,可以在未来10年内减少27%的后线治疗患者,节约医疗资源约40亿元。
这场谈判的结果,无疑让患者受益匪浅。对医保基金来说,这也是一次“用钱换时间”的尝试。通过前期投入维泊妥珠单抗,减少后续高昂的治疗费用。这种思路,为未来医保谈判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。
但事情远没结束。2025年,医保目录调整的大幕即将拉开。如何在创新药和医保基金之间找到平衡点,将是医保部门和药企面临的共同挑战。